我们在处理数据问题时,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是要将原有数据进行转化,比如在原有 数据的基础上+1操作,或者将原有数据的字符串全部转化为小写字符,更复杂的是 要将原有数据的一部分提取出来使用。这些问题都是数据转化问题,即原有的数据 不能直接使用,而要进一步转化后才能使用。
问题
我们在处理数据问题时,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是要将原有数据进行转化,比如在原有数据的基础上+1操作,或者将原有数据的字符串全部转化为小写字符,更复杂的是要将原有数据的一部分提取出来使用。这些问题都是数据转化问题,即原有的数据不能直接使用,而要进一步转化后才能使用。
示例
这里举一个笔者在实际项目中遇到的例子来说明。
笔者项目中需要收集的app version信息,原始信息如下:
1 | In [167]: df |
但是实际上,我们只需要"-"之前的版本号,而且后续比较的时候要用'-'之前的数字进行比较,因此这样就涉及到了将原版本数据进行转化,即只提取'-'之前的数字,而舍弃后边的数字。
迭代
一个显而易见的做法是通过遍历的方式来逐行修改,如下图所示:
1 | In [178]: %%timeit |
再进一步,我们可以使用apply方法,如下:
1 | In [181]: df |
我们可以发现使用apply
不仅使得代码更加简洁,而且速度也有了较明显的提升。但是以上方法本质上都是通过迭代的方式一条一条的修改,那么我们能否进一步提升性能呢?
矢量化
1 | In [197]: df |
这里发现矢量化貌似不能提高性能啊,这是为什么?
这里我猜测是由于我们的矢量化代码是分为两步操作,且在数据量较小的情况下就会显得慢
为了验证这个假设,我做了如下实验: 先将原数据concat为2560条记录,然后再计算时间
1 | 2557 7.23.1-180522122 3 |
发现单纯的数据量增大并没有影响结果,那么用其它转化来测试下,这里获取字符串长度的转化进行实验
1 | In [253]: %%timeit |
我们看到在这里就体现出了矢量化的优势,因为这里大家都是一步。
结论:当矢量化步数只有一步时,其性能还是要比apply方式好的,但当需要多步的时候,不一定好于apply方式。
那么,我们能否将其转化为一步呢?后发现有extract这样的函数,使用如下:
1 | In [312]: df |
通过extract
终于实现了一步的矢量化。而且性能上也是最优的。
这里需要注意的是,如果使用timeit, 由于多次操作,会导致后续df中'app_version'的值变为NaN。当我们只操作一次的时候则不存在此问题。
v1.5.2